close

(Photo from Flicker CC by 柏翰 / ポーハン / POHAN

「核災造成的傷害有三種主要的形式:爆炸傷(Blast injury)、熱輻射傷(Thermal radiation,類似燒燙傷)、以及游離輻射傷(Ionizing radiation,類似輻射塵飄落,而且持續發散輻射線)……在台灣的架構中,核災的處理大部分著重在核電廠員工和相關專業人員的應變作為,緊急醫療系統的角色似乎偏於民眾疏散。核災應變牽涉到很多層面,救護技術員在這方面的訓練和防護設備仍然有許多改進的空間。」──林志豪,《災難來了怎麼辦?災難應變SOP》。 今天是日本311地震滿兩周年。延續3 /9《日本現在進行式》的主題,來介紹台灣第一本談論核災應變的專業指南─《災難來了怎麼辦?災難應變SOP》。書中提到,日本人民在這次災變中所展現的應變能力,除了印證日本長期以來防災應變教育的扎實,更讓全世界的國家紛紛重新檢視自身的防災與應變標準。 重大災變的救災面向多元而漫長,如何在最高效率下妥善利用與分配資源、災難醫療援助隊如何設立、災民如何安置、民眾的金錢與物資捐贈如何統整等等,皆是此書欲說明的重點。作者整合各國的災難應變實例,佐以許多專有名詞解釋,以便讀者在最短時間內進入情況。 作者林志豪現為成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,長期關注災害救援系統。 百年千書,陪你閱讀經典好書。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1000ebooks https://readmoo.com/kebook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adm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